工商時報【黃台中】
與全球經濟體做緊密的連結,馬來西亞近年來推動經濟轉型計畫(ETP),在東亞新興市場中表現亮眼。為推動馬國對外貿易發展,馬來西亞政府在西元1993年成立官方機構-馬來西亞對外貿易發展局(MATRADE),協助各國企業和馬國業者雙方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機會,提升馬國企業在全球的能見度及競爭力,強化與各國經貿合作的深度。
世界銀行(World Bank)發布之「2015年經商環境報告」,從投資保護、跨境貿易、創業、信貸便利、履約、稅務繳付及辦理破產等7項指標進行評比,馬來西亞在全球189個經濟體中已躍升至前段班,排名18,在亞洲高居第4位,顯示馬國是東亞和太平洋區域前五大經濟體之一,在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另一份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之「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也指出,馬國的全球競爭力在14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8位。在多項評估中,馬國表現良好的重點項目為:總體經濟環境、政府預算赤字近6年來最低、高等教育及培訓、商品市場效率以及金融市場發展等,帶動馬來西亞吸引更多來自全球業者對馬的貿易與投資的成功誘因。
AEC資料顯示,東協經濟體人口有6.2億,至2020年,東協成員國將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有98%的產品將降至零關稅,整體區域內的國內生產總額接近3兆美元,躍居全球第7大單一經濟市場。在東協經濟體的商機帶動下,現階段已有超過1,000家馬國企業在東協各成員國展開布局。
2014年馬國出口總值佔東協整體市場的28%,出口金額為1,767億美元,未來透過11大馬計畫的加持,在東協經濟共同體的龐大需求下,2020年馬國出口佔東協市場的比重與2014年相較將再成長30%,出口金額可望達到27兆美元,MATRADE扮演協助馬國政府推動出口成長的責任將更值得期待。
加強與台灣的經貿往來,MATRADE在1994年成立駐台辦事處(MATRADE Taipei),20餘年來積極推動台馬雙邊經濟及貿易合作,在歷屆處長的帶領下,台馬雙邊的貿易總額,已從設立之初的45億美元,至去年寫下173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馬來西亞已成為台灣廠商前進17億回教人口的東協經濟共同體的最佳據點。
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官方網站統計,馬來西亞是台灣第7大貿易夥伴國、第7大貿易進口國以及第9大貿易出口國,台馬經貿交流密切。駐台辦事處指出,截至2014年,馬國企業對台投資總金額達27億美元,投資案共1,456件,其中包括資訊、電機電子和金屬製品工業。截至今年9月底止,MATRADE Taipei已成功執行156項商務拓銷活動,創造高達6.15億美元的銷售佳績。
MATRADE目前在該國及全球設有超過46個海內外商務辦事處,透過市場行銷專案、商機媒合採購大會、店舖行銷、展覽會議等活動的舉辦,活絡商機。
MATRADE在台灣也成為兩國經貿成長與交流的重要平台,長期和台灣的產、官、學、研等單位維繫良好的合作關係,透過馬來西亞平台與世界經貿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