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成長率7%」、「無外匯管制」、「美元計價」及「人口紅利」幾個優勢,讓2010年才開放外國人購買的柬埔寨房產,如搭雲霄飛車一般,土地漲幅高達200倍,房價也翻了2倍多。
短短5年,已有20家台灣建商在首都金邊圈地,從一環皇宮周邊、新開發的鴨子島到三環的堆谷區都有台灣建商推案,柬埔寨的仲介說:「金邊的預售屋有6成都是台灣人在買。」
高投報與獲利吸引投資客蜂擁,但在保障消費者的法規尚不完備、貪汙索賄仍是常態的人治環境下,購屋的不確定風險增高,購屋前務必要停看聽再下手。

飛機降落金邊機場,滑行很短的時間就到達連接空橋的定點,每個月都要往返金邊的投資客陳小姐很興奮的跟同行友人介紹說:「你看左邊那棟,是新蓋的航廈,不到一年就蓋好了!我每次來,這裡都不一樣。」

利多 百廢待舉
經歷多年戰爭洗禮後,金邊就像三十年前的台灣,滿街摩托車,多數的路仍是黃土碎石、路中間沒有分隔島、大部分的路口都沒有紅綠燈、行人隨時都穿梭在車陣中,市中心最精華的蛋黃區,大都是低矮房子,百廢待舉的落後景象,在台灣投資客眼中,反而成為為房地產加持的利多。

因此,當柬埔寨政府在二○一○年四月通過「外國人不動產產權法案」後,立刻吸引亞洲建商到首都金邊獵地推案,但根據柬國法律,外國人只能購買二樓以上房產,不能持有土地。

二十年前就從台中舉家遷往柬埔寨並入籍的雙城地產董事長陳國慶,在金邊囤了三萬坪土地,成為台灣第一個在柬埔寨推案的建商,「一九九七年遇到內戰,到處是槍林子彈,但我覺得應該很快會過去,別人賣土地我就買,早先是蓋別墅產品租人,一通過外國人可買房子,覺得是蓋大樓的時機了…

撰文:高迪 攝影:陳肇英 繪圖:張治紳 設計:吳盈瑩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