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環境空氣質量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中排名一直保持在前6位;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100%,創20年來最好水平;市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已超過95%;查辦環境案件數量、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量居全自治區各市之首;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生態村1 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11個、生態村146個,市級生態村482個;建成西南地區首個環境教育館,躋身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南寧市環保局官方網站連續3年榮獲“中國政府網站優秀獎”稱號,成為全國首個蟬聯此獎的環保部門網站。2016-01-06 10:26:07 來源:中國環境報 編輯:曹夢雨
在全自治區各市中,南寧市率先制定“環境監察定責履責問責規定”;率先開出新《環保法》實施後的首筆按日計罰罰單,罰款3600多萬元,為廣西史上最高;率先開通微信舉報公眾平台;率先執行環境信訪複查复核新規;率先建立環境應急指揮中心系統;率先建成溫室氣體自動監測站和環境外照射自動監測站;率先完成環境監測與輻射監測雙達標;率先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禁售區,推廣清潔能源使用;率先出台大型水泥企業脫硝運行財政補貼政策;率先實行機動車年審與環保檢驗合格標誌管理一站式服務;率先開展黃標車提前淘汰補貼工作;率先開展移動執法,實現了自治區、市、縣區三級聯動的環境監察移動執法體系;率先推出“空氣質量”APP手機客戶端、“南寧環保12369環保舉報”微信公眾平台及“南寧環保”微信公眾號,初步實現“互聯網+”宣傳模式,“數字環保”初見雛形。
清代詩人劉神清《邕江春泛》有云:“邕江添雨漲,綠繞萬家春。四野重煙曉,兩堤疊浪新。波涵天上下,光映日浮沉。極望天無際,乘槎好問津。”這就是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大街小巷綠樹成蔭的中國綠城南寧。隨著2016大幕的開啟,一個個喜人的數據,勾勒出南寧環保事業昂揚向上的發展勢頭,南寧市環保局局長韋好鵬坦言:“我們就是要以環境改善為目標,以啃硬骨頭的精神攻克環境短板,頂著壓力要幹,負重前行也要幹,環境理想和信念給予我們無窮力量。”
藍天白雲、青山碧水為證,南寧環保人給老百姓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多項工作走在自治區前列。
規劃先行高屋建瓴繪藍圖
“十二五”期間,南寧市委、市政府高規格、高起點、高標準謀劃環境保護工作,堅持規劃先行、科學引領,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頂層設計。一項項規劃計劃相繼出台,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禁售區、高污染車輛限行區、畜禽養殖禁養限養區,全面優化空間佈局和產業結構,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的倒逼、優化作用逐漸凸顯;大氣顆粒物源解析等環保重點科技課題碩果累累,環保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
源頭控制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南寧市以確保完成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為目標,以切實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為根本目的,舉全市之力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實施全市重污染行業污染治理設施升級改造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戰略,大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狠抓農業畜禽養殖業和機動車污染減排工作,全市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削減,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經初步測算,“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化學需氧量減排2.45萬噸,較2010年排放總量削減18.06%,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十二五”化學需氧量減排9.86%的任務;累計完成氨氮減排0.20萬噸,較2010年排放總量削減13.98%,超額完成減排12.18%的任務;累計完成二氧化硫減排0.60萬噸,較2010年排放總量削減13.20 %,超額完成增幅控制在6.27%的目標任務;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控制在6.22萬噸,圓滿完成目標任務。
綜合施策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南寧市通過開展工業污染源治理、淘汰落後產能、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市區揚塵污染聯防聯控和油氣回收工作,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優良率始終排在全國省會城市前6位。2013-2015年,南寧市空氣質量逐年提高,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分別為75%、80%和88.8%,2015年PM10濃度為72.4微克/立方米。
南寧市在全自治區率先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禁售區,推廣清潔能源使用。以史上最強的力度開展煙囪專項整治,僅2014年就淘汰及改造各類鍋爐634台,拆除各類煙囪907根。在華南地區率先出台大型水泥企業脫硝運行財政補貼政策,以環保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持續推進南糖造紙廠、鳳凰紙業等一批重污染企業的停業、關閉和搬遷工作。
成立了南寧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中心,建成機動車環保檢測站26家,工況法環保檢測線87條,形成年檢超80萬輛汽車的工況法環保檢測能力。啟動機動車定期環保檢測和環保檢驗合格標誌核發工作,在全自治區率先實行機動車年審與環保檢驗合格標誌管理一站式服務。在全自治區率先開展黃標車提前淘汰補貼工作,同時,採取多項硬性措施強化營運車輛排氣污染監管。全市新車和外地轉入二手車的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誌發放率基本達到100%,在用車環保標誌發放率達到90%以上,共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54871輛,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環保、建委、城管、交警等部門相互配合,聯防聯控市區揚塵污染,部署開展建築工地揚塵、道路揚塵、強化混凝土攪拌站揚塵整治等八個專項行動。督促建築施工企業落實“一三八”文明施工規定,115個工地自建成動噴霧降塵系統,實施工地揚塵在線監控。運用GPS定位等科技手段,實現泥頭車裝、運、消全過程監管,共查處違法泥頭車案件24911起,暫扣泥頭車7852輛次,罰款2369萬元。
鐵腕治污水質逐步好轉
南寧市通過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流域水環境保護、大力開展城市內河整治等工作,水環境質量得到逐步改善,市域主要江河總體為Ⅱ-Ⅲ類良好水質,Ⅱ類水質佔比逐年提高,水環境功能區和Ⅲ類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市區5個河流型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在水環境安全方面,南寧市深入開展造紙行業整治,全面促使造紙行業轉型升級,通過財政資金補貼的形式,促使20多家澱粉企業退出。南寧市環保局與毗鄰的河池、崇左、貴港等6市環保局建立起應對跨市江河流域突發環境事件聯防聯控合作機制,有效防控跨市江河流域突發環境事件。完成113個市(區、縣)污水直排口整治,啟動18條內河整治,目前已開工建設12條內河整治項目,完成整治河道長度約35公里。市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已超過95%。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實施邕江飲用水水源取水口封閉式管理,加強對上游河流、邕江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監測預警,嚴防嚴控水環境污染。成立飲用水源環境監察大隊,建立“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市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巡查督查制度,形成常態化監管。
嚴防死守築牢環境安全防線
5年來,全市累計出動環境監察執法人員6.5萬餘人(次),檢查企業項目2.5萬餘家(次),查處環境違法企業950餘家(次),立案查處1747件,處罰金額6030萬元,用新《環保法》查處案件23起,處罰4854.71萬元,查辦案件數量居全自治區之首。共受理信訪投訴7.5萬餘起,徵收排污費2.06億元,開展專項執法行動100餘項,掛牌督辦46起,啟動應急預警預案76次,處理環境突發事件30起,查處解決了一批影響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近3年來無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2015年無突發環境事件。
在全自治區實現“四個率先”推進新《環保法》實施:率先制定“環境監察定責履責問責規定”;率先開出新法實施後的首筆按日計罰罰單,罰金達3600多萬元;率先開通微信舉報公眾平台;率先執行環境信訪複查复核新規。
加大投入穩固根基事業興
南寧加大市、縣兩級財政資金投入,並引導企業進行環保投入,共安排各級財政環保專項資金17.92億元。全市環保系統新增編制49個,新增南寧市環保局行政審批辦公室、南寧市機動車排氣管理中心、環境質量預報中心、飲用水源監察大隊、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固體廢物管理中心等機構,成為全自治區首個建立環境應急指揮中心系統的城市。
以保障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和第45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環境安全為契機,通過南寧市環境應急監測預警建設和服務中國—東盟博覽會環境監測項目等能力建設項目,打造較完善的空氣、水和噪聲的環境監測網絡。建成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11個、水質自動監測站6個、環境噪聲自動監測點7個,監測點基本覆蓋全市。建成了全自治區首個溫室氣體自動監測站和首個環境外照射自動監測站,南寧市環境監測站成為全自治區首個環境監測與輻射監測雙達標的地市級環境監測站。
共投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4.3億元,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累計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生態村1 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11個、生態村146個,市級生態村482個。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南寧市環保局將以創建環保模範城市為抓手,緊緊圍繞提高環境質量和加強環境監管這兩個重點,努力開展服務經濟轉型升級、服務“兩個建成”、服務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制度改革3項活動,創新運行管理和市場服務兩項機制,全力鍛造一支對黨忠誠、清正廉潔、敢於擔當,經得起考驗,能打勝仗的環保精銳部隊。(昌苗苗彭威)
全球營運總部
電話: 0800-096-699
傳真: 02-2515-2121
信箱: service@estateap.com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68號5樓